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礦治理技術***域,具體為一種煤礦采空區治理及塌陷回填制漿注漿系統。
背景技術:
煤礦采空區是指在煤礦作業過程中,將開采過程中遇到的礦石、煤炭等運送到地面,以便形成合理的運送和開采作業面,隨著煤炭和其他礦石的不斷運出,地下形成了這樣煤炭采空區。
通常采煤作業完成后會留下的煤礦采空區,如需要繼續向縱深開采,一般會對采空區進行適度加固,采用錨桿固定、木樁支撐等防護措施,短時間內,煤礦采空區不會塌陷,而采空區如不進行加固和回填,時間長了將會造成塌陷,地面沉降,在地表形成塌陷坑,形成積水和造成農田無法耕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煤礦采空區治理及塌陷回填制漿注漿系統,解決了上述背景技術提出的問題。
煤礦采空區治理及塌陷回填制漿注漿系統技術方案:
一種煤礦采空區治理及塌陷回填制漿注漿系統,包括筒體,所述筒體下端由外向內依次固定連接有支撐桿和出料口,所述筒體內側設置有電阻絲,所述筒體右端固定連接有控制器,所述筒體內左右兩端固定連接有溫度傳感器和液位傳感器,所述出料口內固定連接有電磁閥,所述出料口下端固定連接有出料管,所述筒體內轉動連接有對稱設置的轉動軸,所述轉動軸下端穿過筒體固定連接有鏈輪和電機,所述鏈輪和另一鏈輪的外側嚙合連接有鏈條,所述筒體上端活動連接有上蓋,所述上蓋上由內向外依次設置有進料口和對稱設置的軸承,所述轉動軸外側固定連接有攪拌板,所述攪拌板上開設有導流孔。
優選的,所述支撐桿關于筒體對稱設置有四個,且支撐桿的高度高于出料管和電機的高度。
優選的,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液位傳感器的長度均小于攪拌板外側到筒體內壁間的距離。
優選的,所述出料管為“l”型結構,且出料管的高度大于筒體下端到鏈輪間的距離。
優選的,所述轉動軸關于筒體對稱設置有4個,且轉動軸到筒體的距離等于筒體內徑的四分之一。
優選的,所述軸承與轉動軸卡和連接,且軸承與轉動軸一一對應。
優選的,所述攪拌板的長度小于筒體直徑的四分之一。
煤礦采空區治理及塌陷回填制漿注漿系統優勢:
1、該煤礦采空區治理及塌陷回填制漿注漿系統,通過多個轉動軸的配合使用,加速筒體內原料的流動性,提高攪拌的***率,通過攪拌板上開設的導流孔,減少原料攪拌時的阻力。
2、該煤礦采空區治理及塌陷回填制漿注漿系統,通過溫度傳感器的設計,便于調整筒體內的溫度,通過液位傳感器的設計,便于控制每次回填的量,提高回填的精度和***果。
3、該煤礦采空區治理及塌陷回填制漿注漿系統,通過上蓋的設計,避免原料從筒體內濺出來,提高筒體內單次攪拌的容量,縮短攪拌的時間。
煤礦采空區治理及塌陷回填制漿注漿系工作流程:
工作時,***先從進料口將回填的原料按比例倒入筒體內,通過控制器打開電阻絲和電機,電機帶動鏈輪轉動,鏈輪外側的鏈條帶動另一鏈輪轉動,鏈輪內的轉動軸轉動,轉動軸外側的攪拌板帶動原料進行攪拌,在電阻絲的作用下,筒體內溫度上升,當溫度上升到預設值時,溫度傳感器反饋到控制器,控制器關閉電阻絲,攪拌完成后,通過控制器關閉電機,通過控制器打開電磁閥,攪拌后的回填料通過出料管填入回填孔內,當流出的回填料到達預設值時,液位傳感器反饋到控制器,控制器關閉電磁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