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連接所有管路系統,上緊所有絲扣,接通氣源(或水壓泵),將灌漿塞放在?**冢ɑ蛞歡朔獗盞母止苣冢┦匝,检查接头是否泄漏,窛a啄詒贛謾?/p>
2、打開氣瓶減壓閥或水壓泵,讓灌漿塞慢慢膨脹,注意充氣壓力必須大于灌漿壓力的2/3,達到預定壓力即可灌漿。
3、灌漿開始時,待回漿口有大量漿液溢出時,再分次緩慢加壓到預定灌漿壓力,否則容易形成較大壓差。灌漿時應經常檢查氣瓶減壓閥壓力表壓力,如減少應即時加補。
4、灌漿時間較長時,必須檢查有無竄漿、繞塞、返漿現象,如有應停止灌漿, 放掉壓力, 充氣塞上下松動一下,防止充氣塞被固結,難于取出。
5、結束灌漿時,必須先放掉灌漿壓力,再放掉充氣壓力,千萬不能先放掉充氣壓力,防止灌漿塞射出,造成安全事故。
6、灌漿結束后,只需將灌漿塞放入一端封閉的鋼管內,充氣約0.5MPa,即可進行循環沖洗。
7、灌漿塞取出后,將水管分別與進漿管、回漿管連接沖洗。
8、多孔一起灌漿時,所有管路必須平行排開,不得絞纏在一起,以防一孔發生事故影響其它孔的安全。
9、長時間使用后,應將灌漿塞下端拆開進行清洗,上黃油。
10、鉆孔發現時有較長裂隙或較破碎時,可能會發生竄漿、繞塞、返漿,應另放一根氣管至灌漿塞上端,如有竄漿、繞塞、返漿時,用高壓氣沖排,可預防卡塞。
二、安全使用操作規程
1、在灌漿準備時,應選好于孔徑、灌漿壓力相匹配的灌漿塞,如灌漿壓力在5Mpa以下,孔徑為91mm,可選外徑為68mm即75型灌漿塞,孔徑為75mm,可選外徑為58mm即65型灌漿塞,孔徑為110mm,可選外徑為72mm即91型灌漿塞,孔徑為60mm,可選外徑為52mm即56型灌漿塞;如灌漿壓力在5Mpa以上,則選與孔徑相匹配的灌漿塞。
2、在灌漿開始時,連接好所有管路系統,將灌漿塞放在與孔徑相應的一端封閉的鋼管內試灌,檢查管路系統是否正常,灌漿塞阻塞***果是否能達到孔內灌漿要求。
3、灌漿的阻塞壓力應大于灌漿壓力的2~3Mpa
4、灌漿過程中每30min檢查一次阻塞壓力是否下降,如有下降即時加壓。
5、灌漿結束時,應***先卸掉灌漿壓力,再卸掉灌漿塞阻塞的壓力,嚴禁先卸掉灌漿塞阻塞的壓力,否則灌漿塞有可能射出,造成安全事故。
6、如多孔一起灌漿時,所有管路必須開,不得交纏在一起,以防一孔發生事故影響其他孔的安全。
7、灌漿時應在灌漿塞下涂抹黃油或其他防護措施,以防卡塞。
8、灌漿塞如使用時間較長,必須將滑動端拆開清洗,加黃油。
三、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1. 現象:灌漿塞上、下端漏水、漏氣、阻塞時間短,經常卸壓。
原因:上、下端內〝O〞型圈破損。
解決方法:拆開上下段接頭,檢查〝O〞型圈,更換密封圈。
2. 現象:灌漿塞不回位,形成竹節形。
原因(1):賽智灌漿塞氣囊內進入水泥漿或滑動接頭內的〝O〞型圈被水泥灰漿固死,不能正;瑒。
解決方法:拆開滑動端接頭清洗水泥灰漿,如〝0〞型圈破損,更換〝0〞型圈,加潤滑油,清洗滑動桿上的泥漿,再安裝完好即可。
原因(2):滑動接頭內工差較小,滑動不順暢。
解決方法:拆下滑動接頭,將滑動接頭內擴大。
3. 現象:灌漿塞灌漿時向外滑動。
原因:阻塞壓力不夠,阻塞壓力應大于灌漿壓力的2-3Mpa.
解決方法:向灌漿塞加阻塞壓力到規定壓力。
4. 現象:灌漿塞氣囊表面漏水、漏氣。
原因:氣囊可能被內部鋼絲接頭刺破。
解決方法:更換氣囊。
5. 現象:卡塞,賽智灌漿塞無法正常取出。
原因(1):沖氣﹙水﹚管,沒有同步上、下。在孔內打拆,把灌漿塞卡死無法取出。
解決方法:在下灌漿塞時,應將沖氣﹙水﹚管和進漿管及回漿管綁扎在一起,同步上下,嚴防充氣﹙水﹚管在孔內打拆。
原因(2):?**詰艨榛蚩啄謁椎艨榻嘟ㄋ饋?/p>
解決方法:下灌漿塞前,根據芯樣分析,如有塌?**贍,用高研M蛩蹇,将抠犥掉繖澳舱n懷宓簦槐;ず每***,褢驍***詰艨椋×吭誑贍艿艨櫚納喜靠ㄈ嘟?/p>
原因(3):灌漿塞下端由于氣囊膨脹收縮,下端有20-30㎝死段,漿液沉淀初凝、抱塞、灌漿無法正;匚弧
解決方法:① 灌漿前,在下端涂抹黃油或套上橡膠護套。
② 將進漿管、回漿管置換即進管改用回漿管,回漿管改用進漿管。
③ 灌漿結束后改用清水沖孔,直至回漿管出清水。
④ 取塞仍有困難用灌漿泵高壓推抬,仍無法取出,只有掃孔。
原因(4):灌漿塞選型不配套。
解決方法:因我公司生產的灌漿塞膨脹范圍較大,在灌漿壓力不大的情況下,可選小一型號的灌漿塞,如91mm的孔徑可選75型灌漿塞。
原因(5):卸壓閥卸壓后,時間短,灌漿塞沒有正;匚痪腿∪。
解決方法:卸壓閥卸壓后,請休息15分鐘再取塞。
原因(6):灌漿塞下孔太深,水頭壓力下灌漿塞沒有正常回位,摩擦力較大。
解決方法:56型灌漿塞在80米以下,75型灌漿塞在60米以下,91型灌漿塞在40米以下,110型灌漿塞在30米以下,130型灌漿塞在20米以下,請改用氣壓。